您的位置 首页 科技

美国一男子向ChatGPT寻求饮食建议,却被“误诊”导致溴化物中毒

医生最终确诊他患上溴中毒综合征 —— 这是一种由长期过量接触溴化物或溴引起的罕见疾病。男子从网上买来溴化钠,并完全用它取代日常食盐。

美国一男子向ChatGPT寻求饮食建议,却被“误诊”导致溴化物中毒

医生最终确诊他患上溴中毒综合征 —— 这是一种由长期过量接触溴化物或溴引起的罕见疾病。男子从网上买来溴化钠,并完全用它取代日常食盐

该病例已于 8 月 5 日刊登在《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Clinical Cases》。OpenAI 的一位发言人表示,公司服务条款明确规定,这些服务并非用于诊断或治疗任何健康问题;使用条款也指出,“不应将我们的服务输出视为唯一事实依据或专业建议的替代”。他补充说,OpenAI 的安全团队会努力降低使用风险,并训练产品引导用户寻求专业意见。

IT之家从报道中获悉,19 至 20 世纪,溴化物常见于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中,用作镇静剂、抗癫痫药和助眠药。但长期接触(如滥用药物)会导致溴中毒。患者会出现精神病、躁狂、妄想、记忆障碍和肌肉协调问题,因为溴化物会在体内积累并损害神经功能。

到了上世纪 70、80 年代,美国已将包括溴化钠在内的多种溴化物从非处方药中剔除,病例数量大幅减少。在当下,偶尔仍会因网络售卖的含溴膳食补充剂引发病例。

这名男子在出事前曾查阅食盐(氯化钠)摄入过量的危害,但只找到减少钠摄入的资料几乎没有减少氯的建议。受大学时期营养学学习经历的影响,他决定自己做实验,从饮食中彻底去掉氯化物

他咨询了 ChatGPT(推测为 3.5 或 4.0 版本)。男子称 ChatGPT 建议用溴化物替代氯化物,他于是将食盐全部换成溴化钠。医生指出,这种替代本该用于清洁用途,而非食用。

医生后来模拟提问 ChatGPT 3.5 也得到了类似回答。模型提到“需要结合情境”,却没有发出明确健康警告,也未像医生那样追问原因。

三个月后,男子因怀疑邻居投毒前往急诊。化验显示血液二氧化碳升高、呈碱性反应,并出现“假性高氯血症”。溴化物干扰了检测结果。结合中毒控制中心意见,医生认定是溴中毒。

住院期间,他虽极度口渴却怀疑饮水有毒,一天后偏执加重并出现幻觉,试图逃离医院,被强制精神科留院并开始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补液和补充电解质后,他的生命体征趋于稳定。随着药物控制症状,他透露了使用 ChatGPT 的经历,并提到近期还出现痤疮、皮疹、失眠、疲劳、肌肉协调障碍等症状,进一步印证了溴中毒。

三周后他停用抗精神病药出院,两周复查时情况稳定。

报告作者表示,AI 虽能在科学界与公众之间搭建沟通桥梁,但也可能传播脱离语境的信息。“几乎不可能有医生会建议用溴化钠替代氯化钠。”

另一项研究中,科学家测试了包括 ChatGPT 在内的六种大语言模型,让其解读临床笔记,结果发现这些模型“极易受到对抗性幻觉攻击”,会生成虚假的临床细节。即便采用工程改进,也无法完全消除风险,为 AI 在医疗决策中的应用敲响了警钟。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冰河马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hpja.cn/40556.html

作者: wczz131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