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把火箭、AI、社交平台玩成个人IP的“钢铁侠”,一个是把ChatGPT推上神坛的“AI教父”。
这两位原本同台唱和的科技兄弟,如今隔着屏幕对喷,连苹果都被顺手拉下水。
看似是“谁家的App排第一”的小摩擦,背后却是AI时代最大的问题——人类未来该交给谁来定义?
更让人想问一句:这真的是商业之争,还是一场“人机终局”的预演?
嘴炮大战,苹果“躺枪”
事情的起因看似简单:马斯克指控苹果在App Store偏袒OpenAI,
“除了OpenAI,其他AI公司的软件根本爬不到排行榜第一”,
并放话旗下xAI将采取法律行动,还扣上了“违反反垄断法”的大帽子。
Altman当然不甘示弱,立刻转发回怼,讽刺马斯克“利用X平台谋取个人利益、打击竞争对手”,
还喊话希望有人对马斯克展开反调查。
他甚至来了一句暗带白眼的:“但OpenAI会继续专注于打造卓越的产品。”——意思是你继续吵,我继续干正事。
一来一回,火药味越来越浓。马斯克继续嘲讽Altman“胡说八道的帖子达到300万”,
质问“你个骗子,发帖量比我还多,尽管我粉丝是你的50倍!”
Altman则回敬:“签个宣誓书证明你说的是真的,我就道歉。”
——这已经不是普通的争论,更像是社交媒体上的“科技相声”。‘
表面是互怼,背后是AI未来的控制权
如果只看表面,这就是两位科技大佬的“个人恩怨剧”, 但背后的真相,比推特吵架复杂得多。
1. 谁来定义AI的未来?
马斯克一直强调“AI的风险”,甚至创办了xAI,
目标是开发“对人类有益”的人工智能。
他的逻辑是——AI要可控,最好掌握在少数负责任的人手中(最好这些人里有他)。
Altman的路线是“快速迭代、全民普及”,
让AI更快、更广泛地进入商业和日常生活,哪怕过程中伴随争议。
对他来说,AI是技术革命,得快,不然就会被别人抢先。
2. 谁能在AI硬件+软件结合中占主导?
就在他们互怼的第二天,《金融时报》曝出——Altman正支持一家新脑机接口公司Merge Labs,
估值8.5亿美元,目标直指马斯克的Neuralink。
这可不是巧合,而是正面竞争:
Neuralink想用脑机接口“升级”人类,Merge Labs同样要在人机融合上抢先。
Altman早在2017年的博客《The Merge》里就预测,
人类与机器融合最快会在2025年到来;
而今年他又强调,技术进步让高带宽脑机接口触手可及。
3. 苹果的“中立”只是表面?
苹果被马斯克指名批评,随后回应:“App Store旨在公平无偏见”。
看似圆滑,但在AI应用竞争的关口,平台算法和推荐机制就是隐形的“权力杠杆”。
马斯克为什么急?因为如果生态入口被别人占了,后面的竞争成本会翻倍。
人类未来,是慢一点还是快一点?
在马斯克的世界观里,人类必须先防范AI的威胁,哪怕牺牲一点发展速度——
这就像在修建高楼前,先建好足够深的地基,确保不会塌。
在Altman的逻辑中,如果你不先把高楼盖起来,别人就会占领制高点——
到时候你连地基的选择权都没了。他更像是那个相信“边盖边修”的创业者。
这两种理念本身并无绝对对错,但它们代表了未来几十年人工智能发展中最核心的博弈:
- 慢一点,稳一点,确保AI可控?
- 快一点,广一点,让AI带来的红利先落地?
AI不仅能写诗,还能改写生物科技的未来
很多人以为这场互怼只是科技圈的八卦,
其实背后折射的,是人工智能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快速渗透——
尤其是生物科技。
过去十年,AI在新药研发、疾病预测、基因编辑等领域的作用越来越大。
比如,AI可以用比传统方法快数十倍的速度筛选药物分子;
在脑机接口领域,AI算法正在帮助解码神经信号,让瘫痪患者重新控制四肢;
在抗衰老研究中,AI也能分析成千上万的生物标志物,找到延缓衰老的潜在干预方式。
严肃抗衰这个领域,已经吸引了不少科技背景的企业,
比如美国的赛立复。
它旗下的赛立复力活元,就是建立在细胞能量代谢等科研基础上的抗衰产品——
这正是AI可以赋能的方向:用算法优化实验设计、提高分子筛选效率,甚至预测干预效果。
换句话说,AI不仅关乎你未来能不能跟机器人对话,也关乎你能不能活得更久、更健康。
互怼只是序幕,AI的大航海时代才刚开始
马斯克和Altman的这场隔空对战,不会是最后一次。
无论是应用商店的算法之争,还是脑机接口的赛道之争,
本质上都是为了抢占AI时代的制高点。
他们一个想守住规则,一个想冲破速度限制——
这其实就是科技史上常见的两种力量:谨慎与冒险的碰撞。
而在这场碰撞中,我们普通人可能会被波及,也可能会受益。
AI有潜力改变的不只是我们的工作和娱乐,
还会深入到健康、生命和人机融合的边界。
真正的问题不是“马斯克和Altman谁赢”
而是面对AI科技塑造未来,我们真的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