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军事

消失4天后,马科斯突然见了中国大使,2句话释放关键信号!

观察者网消息称,近日,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黄溪连辞行拜会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双方进行了一次临别前的会谈。

观察者网消息称,近日,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黄溪连辞行拜会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双方进行了一次临别前的会谈。

现场消息显示,中国驻菲大使黄溪连端坐于宾客席,神情沉稳;而总统马科斯却被当地媒体形容为“强颜欢笑”。

马科斯高度评价黄溪连在任六年对稳定两国关系的贡献,并主动提出“南海问题不应定义中菲关系”,还重申菲方坚持一个中国政策。

消失4天后,马科斯突然见了中国大使,2句话释放关键信号!

然而,这些看似缓和的表态,与他过去一年允许美军扩建基地、联合域外势力在南海巡航、甚至暗示可能介入台海冲突的言行形成鲜明反差。

面对马科斯的表态,黄溪连的回应既显格局,也暗含警示。

他赞同南海问题不应主导双边关系,但明确要求菲方“信守承诺”,尤其在台湾问题上慎重行事。希望菲方与中方相向而行,早日重回正轨。

菲媒透露,黄溪连在任期间以果断作风著称,菲海警发言人曾公开称其“近乎无所畏惧”。

一段往事更显其外交风格:在一次宴请菲军方官员时,黄溪连直言“菲律宾人似乎对殖民历史态度复杂”,指出西班牙、美国、日本曾对菲实施殖民或侵略,却仍受部分菲律宾人拥戴。

这番话直指菲外交政策中的历史认知矛盾,引发在场人员深刻反思。

值得注意的是,在会见中国大使之前,马科斯已经“消失”了整整4天,没有一点动静。那为何四天后,中方大使成了他首个会见的外交对象?

消失4天后,马科斯突然见了中国大使,2句话释放关键信号!

展开全文

这场会晤背后,实则暴露了马科斯政府当前“内忧外患”的窘迫现实。

其一,马科斯近期的“隐身”,与其国内持续发酵的政治风暴直接相关。

菲律宾多地爆发针对政府腐败的示威活动,矛头直指一项耗资数十亿美元的防洪工程丑闻。

该项目被曝存在严重质量问题,部分工程甚至未完工即废弃,在洪灾频发的菲律宾引发民愤。抗议者一度围堵总统府,要求马科斯给出解释。

与此同时,菲国内经济压力加剧,通货膨胀居高不下,民生问题进一步激化社会矛盾。

面对国内信任危机,马科斯急需稳住外交战线,避免内外同时“起火”。

其二,在对外策略上,马科斯政府过去一年频繁在南海发起挑衅,却未达到预期效果。

无论是仁爱礁的补给对峙,还是黄岩岛的船只冲闯,菲方行动均被中国海警依法拦截。

更令马科斯失望的是,此前高调承诺“支持菲律宾”的美国,在实际行动中始终避免与中方直接冲突。

消失4天后,马科斯突然见了中国大使,2句话释放关键信号!

例如,2025年初美菲联合巡航规模缩水,美军舰艇仅在外围观望,未介入菲方与中方的海上对峙。

几个月前,马科斯访美期间,美方虽口头强调“同盟关系”,却在贸易谈判中坚持对菲征收19%的关税,仅比最初威胁的20%微降1%。

与此同时,美方对南海问题的表态趋于模糊,未如菲方期待般提供实质性安全保障。

分析指出,美国战略重心仍集中于大国竞争全局,而非为菲律宾利益冒险。马科斯若继续将赌注押在美国身上,只会进一步丧失外交自主性。

这种“口惠而实不至”的支持,让菲律宾产生了误判,陷入进退两难的孤立境地。

分析认为,马科斯在会见黄溪连时强调“通过外交手段管控局势”,实则为自身台阶下的无奈选择。

事实上,此次会晤中,黄溪连呼吁菲方与中方“相向而行”,实则为马科斯政府指明了解局方向。

消失4天后,马科斯突然见了中国大使,2句话释放关键信号!

中方始终主张通过对话化解分歧,在渔业合作、基建投资、气候应对等领域,菲律宾本可从对华关系中获益。

但前提是菲方必须停止在南海的挑衅行为,并恪守一个中国原则。

若马科斯能真正将“南海问题不是中菲关系全部”转化为行动,例如减少域外势力引入、推动海上事务磋商,双边关系或现转机。反之,若继续“说一套做一套”,只会加剧菲律宾在地区格局中的边缘化。

马科斯在黄溪连离任前的“紧急示好”,折射出一个小国外交的艰难抉择:是继续充当大国博弈的棋子,还是回归务实合作的正轨?

中菲建交半个世纪以来的经验证明,邻居无法选择,但相处方式可以。

当马科斯强调“一个中国”时,他需要记住:中国核心利益不容试探;当他说“管控分歧”时,更需明白——行动永远比言辞更有说服力。

这场辞行会晤,既是结束,也是开始。菲律宾未来的道路,取决于马科斯能否真正吸取教训,而非临时抱佛脚。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冰河马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hpja.cn/41152.html

作者: wczz131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