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军事

福建舰电弹歼-35后,美国人自我安慰:幸好我们蒸汽弹射还是第一

不过,文章评论区的美国网友却吵翻了天,观点截然不同。有部分网友仍固执认为,福建舰的技术是“抄袭”美军航母,尤其是电磁弹射系统。但这条留言很快被反驳,另一位美国网友戳破关键:“中国的电磁弹射用的是超级电容器直流系统,和‘福特’级的交流系统完全不一样。要是中国真偷了技术,那美国的同类直流系统在哪呢?”

福建舰电弹歼-35后,美国人自我安慰:幸好我们蒸汽弹射还是第一

不过,文章评论区的美国网友却吵翻了天,观点截然不同。

有部分网友仍固执认为,福建舰的技术是“抄袭”美军航母,尤其是电磁弹射系统。但这条留言很快被反驳,另一位美国网友戳破关键:“中国的电磁弹射用的是超级电容器直流系统,和‘福特’级的交流系统完全不一样。要是中国真偷了技术,那美国的同类直流系统在哪呢?”

还有些网友试图找“台阶”,比如有一条评论说:“往好处想,中国永远赶不上美国的蒸汽弹射技术,这对美国也算一种胜利,是双赢局面。”

福建舰电弹歼-35后,美国人自我安慰:幸好我们蒸汽弹射还是第一

先给大家理清一个基础概念:目前航母的起飞模式主要分四种,分别是滑跃起飞、蒸汽弹射、电磁弹射和垂直起降。

其中滑跃起飞最常见,咱们的辽宁舰、山东舰,以及俄罗斯的“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号航母,还有印度的两艘航母,用的都是这种方式——靠舰首向上倾斜的滑跃甲板,让飞机自己加速冲出去。这种方式的优点是简单、成本低,但缺点也很明显:飞机在短起飞点起飞时,不能带太多油和弹(载荷受限),而且每次只能飞一架,效率很低。

展开全文

再看蒸汽弹射,美军现役的10艘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还有法国唯一的“戴高乐”号航母,用的都是这个技术。原理很直接:靠航母上的推进锅炉产生高压蒸汽,储存在储气罐里;弹射时把舰载机用挂钩连在弹射滑块上,打开阀门释放蒸汽,利用高压蒸汽推动活塞,活塞带着滑块和飞机沿轨道加速,最后把飞机推上天。

福建舰电弹歼-35后,美国人自我安慰:幸好我们蒸汽弹射还是第一图注:蒸汽弹射

这种技术美军用了几十年,确实很成熟,但缺点也一大堆:

第一是效率低,蒸汽弹射的能量利用率只有5%左右,大部分热能都白白浪费了,而且锅炉得24小时烧着,特别耗能;

第二是体积大,尼米兹级的一套C-13蒸汽弹射器加上配套的蒸汽管路,能占满航母下层甲板的大片空间,挤得其他设备都没地方放;

第三是兼容性差,蒸汽弹射的推力调节很粗糙,太轻的飞机(比如小型无人机)容易被“怼坏”,太重的飞机(比如大型预警机)又可能推力不够;

最后是维护麻烦,蒸汽系统常年处于高温高压状态,阀门、密封件特别容易老化,美军统计过,尼米兹级航母每年有1/3的维护时间花在弹射器上。

福建舰电弹歼-35后,美国人自我安慰:幸好我们蒸汽弹射还是第一图:电磁弹射工作原理

至于最先进的电磁弹射,目前全球只有两款航母在用:美军的新一代航母“福特”号,还有咱们正在进行最后阶段海试的福建舰。

和蒸汽弹射比,电磁弹射的核心原理完全不同——靠的是线性感应电机,用电磁力推动滑块,能量直接来自舰上的电力系统。它的优点非常突出。

一方面是效率高,电磁弹射(EMALS)的能量转化率高,能达到60%,远超蒸汽弹射器的个位数转化率;

另一方面是精准可控,电磁弹射能根据飞机的重量、推力、翼载荷,实时调整推力大小和节奏,就像福建舰弹射歼-35和空警-600时,推力特别平滑,能减少对飞机结构的损伤;

第三是兼容性强,不管是几吨重的小型无人机,还是40吨的重型飞机,电磁弹射都能轻松应对,未来甚至能弹射无人战斗机;而且维护成本低,电磁系统没有复杂的蒸汽管路,故障率低,福特号的电磁弹射设计寿命高达10万次,维护周期比蒸汽弹射长一倍。

福建舰电弹歼-35后,美国人自我安慰:幸好我们蒸汽弹射还是第一

当然,电磁弹射也有缺点,主要是技术门槛高:需要强大的电力支持,舰上得装高密度电容组和复杂的控制软件;另外,电磁弹射会产生电磁脉冲干扰(EMI),对舰载机的航电系统的电磁防护要求较高,福特号早期就是因为这个问题,弹射F/A-18“大黄蜂”等舰载机时不顺利。

不过从福建舰的视频来看,咱们的直流电磁弹射系统显然优化了电磁管理和干扰防护,歼-35起飞时特别平稳,这说明中国在这方面的技术已经吃得很透了。

回头再看美国网友那句“中国赶不上美国蒸汽弹射”,其实就是自我安慰。美军确实在蒸汽弹射上用了70年,尼米兹级的C-13弹射器当年也确实厉害,但这毕竟是夕阳技术,中国海军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在这条老路上跟美国较劲。

福建舰电弹歼-35后,美国人自我安慰:幸好我们蒸汽弹射还是第一图注:C-13型弹射器

从辽宁舰、山东舰的滑跃起飞,直接跳到福建舰的电磁弹射,中国大胆的采用了跨越式的发展路线。直接避免了蒸汽弹射器效率低、体积大和维护难的硬伤,可以说是相当具有前瞻性。

当然了,中国选择电磁弹射,并不是我们造不出蒸汽弹射,其实我们1980年代就从拆卸澳大利亚墨尔本号航母的过程中,接触了蒸汽弹射器,之所以不选择,是因为我们比美国看得更远,所以不必把精力浪费在过时的技术上。而最终福建舰的成功,证明我们是对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冰河马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hpja.cn/41217.html

作者: wczz131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