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军事

俄海军新舰码头自翻沉,七亿打水漂,技术断代!

船厂团队调集拖船、水泵通宵抢救,仍无力回天,9日清晨,这艘造价超7亿元人民币的新舰彻底倾覆沉入海底,仅剩扭曲的船底在浑浊水面上投下讽刺的剪影。

俄海军新舰码头自翻沉,七亿打水漂,技术断代!

船厂团队调集拖船、水泵通宵抢救,仍无力回天,9日清晨,这艘造价超7亿元人民币的新舰彻底倾覆沉入海底,仅剩扭曲的船底在浑浊水面上投下讽刺的剪影。

“低级失误”背后的技术崩塌

舾装末期翻船,堪称造船业的“耻辱性事故”,此时的舰艇已完成主体建造,设备安装就绪,如同精装修后待入住的房屋,本该稳如磐石,然而“乌沙科夫舰长”号却在静态停泊中倾覆,暴露了俄造船业深层的系统性溃败。

俄海军新舰码头自翻沉,七亿打水漂,技术断代!

知情船厂工人透露,事故前已有多个预警被忽视:压载系统软件升级滞后,水线传感器反复报警,却被操作手人为屏蔽。

更致命的是,当天5-6级侧风袭来时,船体侧推器竟突发停电,导致横向力无处抵消,从进水到沉没的半小时内,本可截断的渗水路径因水密舱门密封失效而蔓延,最终酿成灾难。

展开全文

讽刺的是仅三个月前,朝鲜一艘新建驱逐舰在下水时侧翻,舰体扭曲成“首尾分离”状。彼时舆论还笑称“技术薄弱情有可原”,谁知拥有169年历史的俄罗斯顶级船厂竟重蹈覆辙。

俄海军新舰码头自翻沉,七亿打水漂,技术断代!

从航母到拖船:俄工业精神的消亡

波罗的海造船厂曾是苏联海军的荣耀象征,建造过核动力破冰船和巡洋舰。但苏联解体后,产业链断裂如多米诺骨牌般摧毁了其根基:特种钢材厂留在乌克兰,动力研发体系散落邻国,技术工人持续流失。

俄海军主力22350型护卫舰的遭遇便是缩影。这艘仅4500吨的舰艇,从设计到服役耗时整整22年。对比中国054A护卫舰年均下水数艘的产能,俄造船业效率堪比蜗牛爬行。而“库兹涅佐夫”号航母的维修血泪史更触目惊心:2018年船坞起重机垮塌砸穿甲板,2019年焊接火花引燃机库致人员伤亡——这些事故背后,“毫米级精度”的苏式工匠精神早已荡然无存。

俄海军新舰码头自翻沉,七亿打水漂,技术断代!

中俄合作:从“师徒倒转”到务实互补

事故发生后,俄内部流出一封标注“评估中方支援可行性”的邮件截图。虽真伪待考,但中俄造船合作早有实质进展:俄黑海舰队维修材料40%购自中国船厂,波罗的海船厂使用的龙门吊、焊接机器人均贴有“中国制造”标签,其精度远超俄老旧设备。

技术合作逻辑正在逆转。十年前中国引进俄制“现代级”驱逐舰仿制出052C,如今俄方可能需依托中国技术重建产业链。例如“乌沙科夫舰长”号的抢救,急需中方两项核心支持:

俄海军新舰码头自翻沉,七亿打水漂,技术断代!

高强度环氧涂层:快速修复海水侵蚀的船体结构;

AI姿态算法:动态模拟扶正过程中的重心变化,误差需控制在0.1度以内。

未来更可能走向“技术授权+本土组装”模式——中国提供图纸与核心设备,俄船厂完成组装。既保住俄方大国颜面,又契合中方拓展高端海工市场的战略。

照妖镜下的全球工业变局

俄海军新舰码头自翻沉,七亿打水漂,技术断代!

一艘拖船的倾覆,折射出制造业竞争力的残酷更替。中国造船业凭“稳性控制、模块化舾装、智能监测”三大技术板斧,已将1.5-4千吨级舰船出口至拉美、中东、东南亚。国产GJB稳定标准历经数次迭代,实现了纵倾横稳的实时自动校准。

而俄罗斯的教训警醒世人:工业遗产终会耗尽,严谨制度与持续创新才是根基。若固守“啃老本”模式,即便强如苏联传人,也难免在风浪前失衡翻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冰河马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hpja.cn/41842.html

作者: wczz131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