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个提议和之前一些欧洲国家的计划不太一样。比如九月份英国首相斯塔默和法国总统马克龙牵头开的“志愿者联盟”会议,26国商量的是等停火后再派维和部队进去。约翰逊显然更急,认为应该现在就动起来。
约翰逊为啥对派兵这么“执着”?
1. 怕美国“撤火”,欧洲得顶上
约翰逊多次提到,如果美国削减对乌援助,欧洲必须自己扛起来。美国是援乌大头,一旦缩手,乌克兰压力会巨大。约翰逊觉得欧洲不能干等,得主动出击,派兵既是给乌克兰撑腰,也是替欧洲提前“占位”,防止俄罗斯影响力进一步扩张。
2. 用“安全区”说法降低派兵阻力
他反复强调派的是“非战斗部队”,只负责训练和后勤,试图用“乌克兰已大部安全”的表述淡化直接参战的风险,让公众和盟友更容易接受。这其实是一种话术,目的是推动行动,同时控制舆论反弹。
3. 为英国争话语权,维持“大国人设”
约翰逊执政时就把支持乌克兰作为英国展现“全球影响力”的抓手。即使下台了,他仍通过这类强硬表态保持自己在国际议题上的存在感,同时试图影响英国现政府及欧洲的决策方向,延续其政治理念。
4. 根源上是不信任俄罗斯,要“堵死”其扩张路径
约翰逊的核心逻辑是:俄罗斯若在乌克兰得手,接下来可能威胁格鲁吉亚、波罗的海国家等,欧洲永无宁日。所以他主张趁早用军事存在划清红线,认为派兵能震慑俄罗斯,避免未来更大冲突。这是典型的“以压促变”思维。
一句话总结:约翰逊的“念念不忘”,表面是挺乌,背后交织着对美国政策转向的担忧、为欧洲安全“未雨绸缪”的盘算,以及为其个人和政治遗产争取影响力的现实考量。他的提议激进,但也折射出西方在乌克兰问题上“既想遏制俄罗斯,又怕直接卷入”的两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