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马新闻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文|吴理想来源|财富独角兽
国庆长假后上证指数强势站上3900点,创下近十年新高,但个股却出现跌多涨少局面,这容易造成投资者出现赚了指数不赚钱的尴尬;这般场景下原本应是公募基金大显身手的好机会,但行业却不止一次传来不和谐音,近期屡有基金经理离职或卸任的消息传来。
9月6日,融通基金一纸公告引发关注:公司副总经理兼权益投资总监邹曦,清仓式卸任旗下所有4只基金产品,包括融通行业景气A、融通领先成长A、融通产业趋势、融通中国风1号A,他的累计任职时间也定格在了17年零277天。
同样是在9月,任职时间已经超过7年的交银基金明星基金经理刘鹏也卸任,他所管理的代表作是交银先进制造,最终创造了任职回报翻两倍的好成绩。特别是除去一只产品的C类份额外,其余产品最终的任职回报均为正收益。
01
那个酷爱房地产产业链
的基金经理还是离开了
从个人简历来看,邹曦是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金融学硕士。2001年2月加入融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历任市场拓展部总监助理、机构理财部总监助理、行业分析师、宏观策略分析师、基金管理部总监、研究部总监、公司权益投资负责人。
从资历来看,他和朱少醒、杨建华等人已经是内地公募基金经理中的常青树人物,但他的能力圈似乎也在时代的变迁中落伍了。他的投资框架依赖于周期,曾在一次采访中对外表示,自己的选股框架通常遵循结构性的产业趋势,把一个企业的成长数学分解为一个斜率为正的斜线和一个水平方向的正弦波动,通常会去把握斜率为正的投资机会。
从他的代表作、任职回报翻了1.5倍的融通行业景气混合来看,从2025年的情况来看,最新该基金实现了大约48%的收益,在同类基金中排在前列。从二季报的十大重仓股情况看,笔者发现邹曦还是有很多可取之处:首先,所有的重仓股在近三个月中都实现了股价飘红,其中三只标的涨幅超过了30%;若拉长周期看年内表现,重仓股中除了宇通客车涨幅不到20%外,其余的标的都超过了40%,甚至纽威集团和若羽臣还成功实现了股价翻番,体现了这位公募老将的慧眼独具。
需要说明的是,一贯在投资者眼中酷爱房地产标的的邹曦,今年也不再执拗,比如去年的重仓股招商蛇口,今年就从前十的行列中消失了。回顾过去,2022年初,在资本市场对稳增长的政策充满疑虑的时刻,邹曦提出,新发展阶段稳增长政策将无可避免地以房地产基建相关投资为主要抓手。
他为何在市场牛市时选择告别,坊间普遍猜测或与融通基金股东方变更带来的连锁效应有关。今年早些时候,公司还失去了另一位名将,就在4月30日五一假期的前一天,公司另一位百亿级基金经理范琨也突然卸任所有在管产品,而其离职原因竟是“休产假”,这一理由在公募圈极为罕见,这位成为不久的女将暂时终止了公募管理生涯,她的管理时间定格在9年零87天。
02
交银基金刘鹏卸任
主动权益团队经验缺失或是隐忧?
从深圳到上海的基金公司,同样是9月,老牌银行系公募交银基金也流失了一位实力派基金经理刘鹏。天天基金网显示,他是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硕士,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学士。2014年6月加入交银施罗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担任行业分析师。2018年5月29日至2025年09月20日担任交银施罗德先进制造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至今。
从普遍卖方对他的评价来看,他是大制造风格基金经理,重仓电力设备、军工、机械设备、电子。消费、医药、金融等其他行业仓位很少,同时他也是公司自主培养的基金经理。以他的成名作交银先进制造混合为例,他在卸任时所取得的任职回报约为202.81%,这也是该基金历任基金经理中表现最好的。此外,从反映长跑水平的年化收益来看,最新该基金凭借大约17%的成绩排在同类257只基金中的第二位。
从2025年的情况看,半年末时他所重仓的股票实现了年内悉数飘红,特别是中材科技和上海复旦的涨幅都超过了150%。此外,其从去年四季度就开始重仓的睿创微纳和国睿科技的涨幅也超过了70%。另外,今年一季度的组合中,当时的第五大重仓股中国动力至今年内股价下跌,不过该股在二季度就从组合中消失了。
基金中报中,刘鹏曾表示:“研究方面,我们持续跟踪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军工以及泛半导体等领域的成长机会,尤其重视人工智能实质受益方向的重点研究,并围绕着AI从云端向终端的转化做了一定的布局。行业覆盖的拓展基本告一段落,未来的投资中我们将一如既往以更大的耐心寻找配置机会,通过分散板块间收益来源和对投资效率的把握,力求实现更好的业绩回撤控制,秉承在合适的价格配置创造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公司的投资原则,争取为持有人创造稳健回报。”
对于他的离职,公告中的表示是工作安排。对此,有业内人士点评,过去三年,大市环境不佳,主动权益基金备受质疑,这样的背景下,原交银三剑客(何帅、王崇、杨浩)的口碑陆续崩塌。基金经理的表现,多半还是要取决于外部因素,个人能决定的很少,时代造就英雄。
接任刘鹏的三位新生代基金经理,郭若(制造业)、徐嘉辰(医药)和周珊珊(科技),在各自的领域做的相对出彩,今年业绩都还可以。但问题在于,他们的基金经理岗位任职分别是两年半左右、刚满两年、大约6年半,仅仅最后一位相对经验丰富而已!然而,半年末她的合计管理规模不到20亿元,说明其在广大基民中的认可度相对较低。
责任编辑:韦子蓉
天河马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