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因言论得罪美国被吊销签证,按理说,作为一国总统享有外交豁免,但美国的做法完全不顾国际法原则,赤裸裸地搞“选择性规则”。对此,佩特罗毫不留情,批评美国无视国际法,并直言“联合国总部根本不应该设在纽约”。
【哥伦比亚总统呼吁联合国总部搬迁】
事实上,要求联合国搬家的呼声不是第一次出现了,之前就有不少国家的外交官就抱怨过,要么签证批不下来,导致错过重要会议;要么好不容易进了美国,结果随时被联邦调查局盯梢。这样的环境,怎么能让联合国成为真正的“国际之家”?
而且联合国自身也深受其害。去年冬天,联合国总部甚至出现过“停暖风波”:因为经费不足,大楼暖气被切断,很多外交官裹着厚外套开会,部分办公区黑灯瞎火,维和行动和人道救援项目都被迫缩减。
联合国的欠费单上,最大的一笔“窟窿”是谁?答案正是美国。仅仅是会费,美国就拖了高达28亿美元,堪称“赖账老大”。
如今特朗普重返白宫之后,更是明目张胆,不仅公开对哥伦比亚总统进行报复,而且还拖欠了近30亿美元会费没交,这一系列行为更是让国际社会再次看到了联合国总部搬家的迫切性。
或许是为了回应“群众呼声”,联合国最近也有了一些“试探性动作”。比如,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展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STEM教育研究所,已经先后落户中国上海。这是联合国系统第一次在欧美之外,设立具有全球意义的一类中心。
【联合国重要机构正逐步“落户”中国】
这两个机构落户中国的信号传递的很明显:中国正在成为联合国“新家”的最佳选择,尤其是上海等国际化大都市。
有意思的是,在联合国搬家呼声越来越高的时候,日本曾经毛遂自荐,希望成为联合国的新家。这件事就发生在今年,据报道,日本东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访美期间,专门参观了联合国总部,还在与秘书长古特雷斯会谈时提议:如果真要搬家,东京是个合适的选择。
日本的算盘并不难猜,我们都知道日本一直都想“入常”,但奈何屡战屡败,如果能让联合国总部落户东京或者日本其他城市,日方就能“挟天子令诸侯”,利用这个条件来冲击“入常”的老目标。
但问题在于,联合国搬到日本,现实性很低。原因在于日本与周边国家关系复杂,一旦发生摩擦,联合国总部安全难以保障。而且日本是美国的盟友,在很多全球性议题上对美国可以说是亦步亦趋,难以让广大发展中国家信服。如果总部搬到东京,本质上仍可能受制于华盛顿,那既然如此,联合国总部搬家这件事其实也没有什么必要了。
【日本提议联合国总部搬迁到东京】
相比之下,中国确实更加适合做联合国的“新家”。从地理位置上看,中国位于亚欧大陆中心,交通便利,而且上海、北京都有完善的国际航运与会务条件,为各国代表参会省去了很多路途上的麻烦。
而且中国是“五常”之一,无论是维和行动,还是全球发展倡议,中国都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形象。更重要的是,中国的立场始终是客观中立且公正的,在很多国际争端中强调“不干涉内政”,主张通过对话协商解决问题,这一点获得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认可。
另外,中国经济体量大,财政稳定,不会像美国那样长期拖欠会费;同时中国的公共安全水平较高,可以为联合国运作提供稳定保障。
从这些角度来看,没有比中国更加适合联合国总部“落脚”的地方了。不过,联合国搬迁是大事,要不要搬,以及最终搬到哪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决定的。
短期内,联合国大概率仍会留在纽约,但可以肯定的是,美国的霸权正在旁落,在国际上的信誉和影响力正在进入冰点,而中国正在成为更多国家的信赖对象。随着联合国在中国的机构越来越多,未来即便总部不整体搬迁,中国也会成为联合国运作的重要“第二总部”。